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建设和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承前启后的一年。日前,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讨论、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攻坚方案》,明确了下一阶段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攻坚总体方案和核心指标攻坚专项方案。为促进攻坚方案的实施,更好地谋划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特邀各院系、各部门负责人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笔谈。
“双一流”建设与英语专业转型发展
查明建
学校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要求:一是从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三是体现“问题意识”,对标查找差距和短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三个要求,聚焦了理念、实施和绩效三个方面。
一、英语专业的学科理念与人文化教育改革
最近关于英语专业改革话题再一次成为热点。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高达一千多所,英语专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改革开放四十年,英语专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英语实力和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源。但同时,也累积下关乎专业的学科性质、专业内涵和未来发展所急需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会英语的人很多,但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专业人才却相当缺乏。对英语专业发展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明确英语专业的学科性质和专业定位。
过去受英语学习条件的限制,只能在本科阶段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久而久之,人们误以为英语专业就是学英语的专业,造成了人们对英语专业的严重误解和偏见,混淆了英语与英语专业、学习英语与英语学习的本质区别。这种误解最终导致了英语专业“工具论”,甚至“英语专业不是专业”的错误认识,对英语专业的专业声誉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上外英语专业自2010年着手进行“人文化”教育改革,强化英语专业属于人文学科的专业意识,提出“英语专业不是学英语的专业,而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培养英语精通的人文领域专业人才”的理念,继而实施以培养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为目标,以人文化、专业化为导向,从专业理念、课程体系到教学模式、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但人文化教育改革还只是针对过去英语专业重语言、轻专业,重实用、轻人文的情况而言的,改革的目标是回归英语专业的学科本位和专业本体。外语学科新设立的五大学科方向,促使英语专业进一步改革,大力提升英语专业的专业竞争力,彰显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研究的学术价值。
二、外语学科方向调整与英语专业改革新方向
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十三个二级学科调整为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学科方向。新确立的五大学科方向,扩大了外语学科原来的知识体系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学术导向。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以此作为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契机,增强大文科意识和跨学科意识,建立符合五大学科方向要求的专业发展规划,扩大和深化英语专业的内涵建设。
六十多年来,我校英语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英美文学、语言学、翻译学领域深耕远拓,学术积淀深厚,这是英语专业的传统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照五大学科方向建设的要求,发展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两个学术方向,并与我校其他院系、专业实现跨院系、跨学科的合作,将五大研究领域构建成协同发展、互相支撑、相得益彰的学术共同体。
三、“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与双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双一流建设要求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高端人才,与双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相一致。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水平培养体系需要从本科抓起。没有一流的本科,学生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硕士、博士的培养阶段就只好降格以求,不能真正达到硕士、博士培养应有的要求。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非常重要,是进入专业学习以及之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必备基本功。但如果只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的层次,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还需要从“会语言”,进入到“通国家”的层次。这就要求除语言基础课程外,开设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对象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课程,以及文科学生所应具备的人文学科基本知识修养课程,开阔学生人文视野,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英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来经过三次大的课程体系优化和调整,已形成符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理念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鲜明的专业性、人文性的专业品质。目前,英语学院正在设立“英语专业高端人文社科人才培养实验班”(简称“人文班”),探讨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但这些改革还只是在英语本科专业范围进行的。随着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的实施,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我们还需要加大硕士、博士生的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培养质量的优化提升。所谓完善,就是按照“精领域”的要求,根据学科的学术研究体系和研究生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来完善课程体系。所谓优化提升,就是构建和强化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在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各环节,强化“问题意识”和“学术意识”,大力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做到“精领域”。这样,就可以在专业性和学术性上,形成进阶性、一体化的本硕博课程体系和科学的培养机制,实现“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双一流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双一流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学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实现以上建设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人文修养、专业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双一流建设水平的高低和成效。我校的英语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整合和发挥已有的学术力量,而形成高水平专业方向建设的合力。
学术研究,原本就是高校教师重要的本职工作内容。我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通国家、精领域”的高端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不仅能“通国家、精领域”,而且能有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
青年教师是学科高水平、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来,英语学院组织实施了“英语学科青年教师发展与学术梯队建设”计划,邀请我校英语学科教师参加学术梯队培养计划项目,先后邀请了英语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资深学者为学术梯队成员通过讲座和座谈会的形式,传授教学、科研经验,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为青年教师分析其特长,帮助明确学术专攻方向,并指导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申报。同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工作坊”或专题讲座,提高青年教师国际学术水平。
五、双一流建设与管理机制
双一流建设,聚焦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交流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彼此系连、互为支撑、相互助力的关系,是以学科发展为中心枢纽的系统工程。如何统筹这五个方面协调发展,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能力、管理水平、学术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键是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的科学、合理、高效与否,在于其是否切合实际、能否切实解决存在的弊端和梗阻环节。学科建设,教师是主体。因此,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就管理谈管理,而是应体现人文关怀,了解和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实际困难,做到制度、机制建设与对教师的关怀相结合,对标建设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