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 惠朝阳
“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日前,笔者赴美国高校考察,通过21天在美国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深切感受到陈宝生部长提出“四个回归”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研修期间,笔者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层次类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现状特别是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思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要回归常识,强化通识教育、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美国高等教育一直所坚持的,也正是国内高等教育所缺失的。虽然也有争议,但美国高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其基本做法是:一是注重价值塑造,包括公民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养成和人生目标树立。二是注重能力培养,包括勤奋、韧性、勇气、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品质与能力。三是注重核心知识获取,包括历史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国的和世界的,文科的和理科的,等等。
反观国内部分高校,受应试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的位置;在师资配备上,过分强调科研能力,而忽视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评价指标上,将就业率、考研率等指标与招生、专业设置、教学评估、业绩考核等进行挂钩,行政干预过多。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全面、视野狭窄、社会责任感不强,大力加强通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应作为深化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须尽快从根本上予以改变。
二要回归初心,充分发挥基层院系和专业教师在学术上的重要作用,催生学校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笔者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观察和思考中,感受到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完全不同,美国高校课程的制定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乃至国际交流领域,专任教师和院系一级的意见是占决定因素的。
在美国高校,作为基层学术组织的院系在学校事务中具有广泛的学术自主权,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学位授予和学术活动的开展等学术方面职权很大,用人权、财务权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院系完全可以决定初级科研人员的聘用事宜,对副教授以上人员的聘用和晋升也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甚至学校对于系主任的任免,都得事先与教师协商讨论。
而国内高校的行政权力占据主导地位,校长不仅是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还是学术权力的核心,除个别领域如职称评审、学位授予由学术机构负责外,高校的学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权力所取代;同时,院系作为基层单位,要在学校的集中领导和整体部署下开展工作,在人事、财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办学活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
专任教师和院系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学生,直接、具体地履行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们对学生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具有最大的发言权。只有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高校的内涵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三要回归本分,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求实创新的基本素质。
在交流和考察过程中,笔者感觉到美国各级各类高校都非常重视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以及多元文化的灌输,重视课堂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理性和客观的思维能力。
美国高校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介入式案例教学法、以项目带动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和“切块拼接式”学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分析性、创造性、建设性的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新解释、做出新判断。
四要回归梦想,扎根中国大地,开拓创新进取,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教育梦就是报国梦、强国梦,具体体现就是“双一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那么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这个初心就是回归教育本质、提高培养质量,这个使命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由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由高教大国走向高教强国的关键时期,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令世界为之赞叹、震惊。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有希望,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实现高教强国的伟大梦想。但客观地看,由于具体国情、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距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更不能妄自尊大、盲目乐观,而是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注重内涵发展、着力体现特色,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